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工作中有时难免会遇到团队部分职能缺失、人手不足等问题,需要设计师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要主动去承担一些其他职能的工作,如产品经理、运营、项目经理等角色,以便目标达成。 前段时间,本人有幸为自己之前负责设计的产品担任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体验设计师,进行产品「体验改版」,该产品属于「后台运维监控」产品,负责大规模、批量化的集群运维及服务部署、服务升级等操作,是在企业中衔接基础硬件与上层服务的高复杂性、高专业性产品。改版内容则集中在前端框架与技术的重构、产品结构与信息的组织、交互流程与界面视觉的优化上。 首先介绍一下常见的改版方式: 1、老版正常在线上使用,起过渡作用,重新搭建框架建立一个新的平台。功能逐步建立、完善,完成后迁移用户。 前提:需要有相对整体和成熟的设计方案,让大家对未知结果的投入达成一致 风险:风险大,耗费资源相对较大,时间周期较长 优势:可以从头思考、梳理,能从根本解决一些问题;优化的体感更强 2、在老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体架构保持不变,局部体验优化 前提:业务合作中常见的设计合作模式,局部功能优化,跟产品同步迭代 风险:较难从根本上解决遗留的体验问题;整个产品体验较差,局部体验改善容易被忽略 优势:风险小,投入的资源相对较少,结果可控,见效时间快;较容易达到预期 本次我所负责的产品改版选择的是「第一种方式」,风险相对较高。前期设计侧通过用户调研、痛点分析等设计方法的数据收集,已具备相应的数据支撑,明确改版的必要性;然后通过产出一版整体优化的设计demo来诠释设计思路,与业务方对目标达成一致,明确本次改版的关键内容和为用户解决哪些痛点。鉴于业务内容的保密性,这里不对设计过程做过多讲解,本文旨在以设计师角度,如何看待项目管理的工作、职责,以及在整个过程中的收获和对设计本身的价值。 需要做什么?一般项目经理(PM)在一个项目中的职能主要包括:
当承担多个角色时,工作职责和协作的范围边界就会被扩大。一般体验设计师需要重点关注在「需求对接」、「设计输出」、「前端开发配合」这三个部分,同时参与「项目计划」、「测试走查」这些环节。当站在 PM 角度,除设计本身的工作外,还需要关注整个流程、各环节参与者的产出与交付。 需要负责项目前期的用户调研与数据分析、项目实现的节奏计划、用户需求的收集与对齐。作为设计师同样要负责所有需求设计的产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把控。(当然具体工作分配要看项目投入的人力情况) 挑战对设计师来说是一定存在的,但是这样的机会确实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前提。 1. 业务理解与熟识程度
2. 信任
3. 机遇
4. 老板支持
经验教训1. 经验:规则制定,「丑话」说在前面 前期确定统一的「完成」标准和项目合作规则,这点很重要。不妨先把「丑话」说在前面,日后项目执行阶段都按计划办事。 在这个项目中,第一周期完成后,就出现了延期现象,虽然延期在很多项目中不可避免,但期望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反思工作,让问题不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延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工作评估不充分,计划太理想。
二是「完成、进度100%」的标准定义不明确。
2. 经验:策略及时调整,有限时间内干更有意义的事 承诺的交付时间是确认的,因此,我们只能以 deadline 倒推,在剩余的时间内,我们能完成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做排兵布阵。如果把时间比作一个盒子,当盒子空间固定,若要塞进更重要的东西,则需要将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去除,否则盒子会爆裂。同样项目管理中需要及时调整计划,在有限的时间内干更有意义的事,否则工作一直做不完,一直延期,产出的质量和项目目标都不如人意。 我们需要及时根据优先级调整策略,对需求区分主次,甚至在某个需求中再拆解,如高级功能暂缓,先保证基础功能的使用等。 3. 经验:核心体验提升才是对用户更有价值的事情 看了那么多改版产品的反馈,第一时间的不适应必然存在,尤其对中后台运维产品来说「稳定」是用户的诉求之一,但紧抓核心体验,从功能层面解决用户问题,最后一定是正向的评价与结果。如果新体验的价值不足以掩盖旧体验的不足和切换成本,那么对用户的价值也就微乎其微,甚至毫无价值,就如下面的价值公式。 虽然「老版」用户使用具有一定的熟悉度,也有「小众」「个人熟悉」的功能,但是「新版」可以从以下 5 个核心亮点出发,解决用户使用中的体验问题,从功能层面解决使用问题,这些优化对用户是更有价值的。 4. 经验:积极协作,配合协调
成长收获
接受这项任务时我也有疑惑,就像工作初期以及一些师弟师妹咨询的困惑一样:我现在做的很多事是产品应该做的,本应该产品输入的信息需要我去协助他们甚至帮他们完成,这正常吗?我应该这样做吗?我做产品方面的工作对我专业有什么价值? 我的答案是:
在《用户体验要素》一书中提到用户体验分为五层要素,分别为: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将这五层的工作内容进一步解读,会发现「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属于产品的职责范畴,它们对应的价值目标也存在交集,因此必然有些工作是交织在一起的。 1. 收获:产品思维
2. 收获:大局视角
3. 收获:组织协调
4. 收获:流程配合
总结最后,再总结一下设计师主导「技术产品」的项目管理工作的优势和劣势。 1. 优势 交互人性化:
全局考虑,设计一致性:
体验意识传播:在业务中为体验发声,关注体验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驱动技术优化。 2. 劣势 业务理解难度大:
技术了解不足,各角色沟通成本较大:
时间把控不准确:
以上,是我个人基于本次工作的一些经验与收获,期望对有需要的设计同学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阿里巴巴体验技术团队(TXD)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还有设计职位期待你的加入!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