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查理·芒格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如何度过糟糕的一生》中说,如果我知道会死在何处,我将永远不去那里。 就像人生一样,优秀的产品各自精彩,糟糕的产品总是相似。 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从逆向思考的角度,总结了三点,设计师在面对企业级(B端)产品时容易陷入的陷阱,希望能帮助大家及时避坑,它们分别是:
陷阱一:「用户至上」认为好的设计是「Don’t make them think」 「本能设计」的概念近些年流传很广,意思是要依据用户习惯,以降低学习门槛为目标做设计,强调用户意见的重要性。 用户一旦说这个功能「不好用」,这个交互「看不懂」,设计师就会很不自信地改、改、改,殊不知,和「用户至上」相比,B端产品更需重视的是「任务至上」。 为什么呢?理由至少有两点: 1. B端用户是「角色化」参与,意见局限性很大 关于房价有个有趣的段子:盼望会涨的都是有房的,鼓吹会跌的都是没房的。这是因为,人会不自觉从对自身有利的角度看问题,即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 企业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重灾区:为了提升效率,企业内会划分出很多职能、部门,像行政、采购,产品部、设计部等等。 这些岗位、部门分工明确,运行井井有条,但也造成了职场的「深井效应」:每个角色的视野都是有限的,会不自觉地强调自己工作、领域的重要性,无法站在全局思考反馈问题。 然而,B端产品和C端最大的不同就是「多点网络化」,即,一项任务的完成,不是以某个职能角色为中心,而是以任务为中心:需要多角色协作参与,共同完成。 如果我们沿用C端的做法,遵从「用户至上」原则,就会在一些反馈「强势」的「点」上耗费过多资源,丧失对整体目标的掌控。 2. 为实现「任务目标」,「牺牲」一部分「用户体验」是必要的 好的设计不需要用户学习和思考的吗?可能并不是!在设计面向「专业人士」的产品时,一定的学习和培训是必要的。 我在学习C4D(一款给设计师用的3D建模软件)初期,真是举步维艰!!!因为我发现用「选择工具」(下图标号1️⃣)选不中物体上的点,倒腾了好久,才发现是因为没有用工具3️⃣先选中物体。 原来,在C4D的设计里,要选择一个点,需要用工具3️⃣先选中「点」所在的物体,再切换到工具2️⃣,再结合工具1️⃣才能选中「点」。 这是什么奇葩设计!?从「本能」出发的设计不应该像xxx点读机一样,让用户想选哪里点哪里? 但当我学得更深入,开始建立复杂模型时,才领悟了这种「不方便」的用心:在复杂模型里,非常多点、线、面在三维空间里交错——精确选择、编辑特定的「点」会很困难。 设计把选择功能按「点、线、面」拆分,把选择范围限制在「选中物体」内部,造成了体验上的不「本能」,却可在产品层面上实现「构建更精细模型」的目标。 在复杂模型中,C4D可以快速框选想要编辑的「点」元素,减少了误选概率。 所以,为了设计一款糟糕的B端产品 你不需要设法(直接/间接)获取「战略决策者」的意见和支持,因为他们可能完全不使用该产品,不是用户,更不要站在「领导者」的角度从全局建立、优化流程,只需要简单地服从「用户至上」这个金科玉律就好。 陷阱二:「聚焦专业」只从擅长的领域找答案
我曾设计过一个「派单」流程:物品涉及上千项,操作维度也有四、五项之多,对于设计师和使用者都是不小的挑战。 拿到需求后,我开始从体验出发,聚焦在「如何操作更轻松」上:调研使用习惯,聚拢主要流程、转移次要流程,优化界面布局,数据可视化… 在输出了一整套界面方案之后,老板用了另一种方案——采用建筑领域的「BIM」的技术,只需前期建立模型,派单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无需人工判断和操作… 于是,我开始思考,费了很大劲儿掌握的专业和问题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它们是重合的吗? 答案很残酷,并不是! 回到话题,其实B端产品本身即具有多角色参与、跨学科协作的网络状特征。设计师更应该多接触跨领域知识,从多维度寻找最优解。 然而,很多具有「专业度」的设计师,尤其是做惯了面向消费者产品的设计师,还是会陷入专业的「管道」之中,对「管道」之外的事物视而不见。 这种专注短期内会带来「专注红利」:显得很有专业性。但从长期看来,却会浪费团队的时间和资源,让整个产品遭受「降维打击」。 所以,如何「专业地」设计一款糟糕的B端产品呢? 第一,你千万不要去调研业务,也不要提前去了解各个角色职能的工作流程、相关痛点。 第二,你要专注于通过自己专业的「设计理论」,帮助员工做完复杂枯燥的工作,而不是去寻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其他领域的科技帮助。 陷阱三:「面面俱到」只敢做加法不敢做减法
一提到B端产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很难用又还非得用。我想,造成这种局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B端设计师更容易被各个利益方裹挟。 首先,企业产品的需求方多,有时候还会上演领导「职位压制」、销售「卖点压制」、员工「绩效压制」,「弱小又无助」的设计师就会缴枪投降,变成一个「全面」满足甲方爸爸们的做需求机器。 可惜,资源是有限的,只顾着「增加」的结果就是「维护」少了,一款糟糕的产品看起来好像啥都有,很牛x,但实际用起来,啥也不是! 其次,B端用户是「风险厌恶」的,「难用」对于员工来讲,还真不是什么大事,对于员工来讲,重点是能完成工作,不背锅。 再者,产品操作难,界面复杂,有时还更能凸显工作量,设计师的「优化」,不但没带来即时可见的好处,还增加了「变化」风险,所以,做优化不小心还会被「使用方」投诉。 然而,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弊病是明显的,第一, 平等是最大的浪费,产品的优势因此得不到加强,白白消耗了资源;第二,冗杂的功能不仅不能帮助企业更好经营,发挥「数字化」优势,反而还可能拖后腿,让其越来越臃肿缓慢。 所以,如何「周全」地设计一个糟糕的B端产品呢? 你只需要丧失掉自己的「主心骨」,频繁添加新功能,体现工作量,平时不做维护,只在出现问题、四处爆炸时再到处「救火」就行了。 写在最后近年来,B端业务大力发展,很多设计师(产品经理、插画师、交互、UI设计师)开始接触B端,但是有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刚开始会对复杂的业务流程、专业门槛、多角色的需求方水土不服,导致工作成就感很弱! 后来我发现,面向企业用户和面向消费者的设计思路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从逆向思维出发,给大家分享一些目前的看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最后,愿大家都能以避免做出糟糕的产品为目标,感受到设计的快乐。 B端产品设计指南: 掏空家底!B端系统设计全方位指南B 端的产品和需求在近两年呈井喷的趋势,对于 B 端界面的视觉和交互要求也与日俱增。 阅读文章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雨桥说」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