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卢艺方:在4A公司中有一个专门岗位,叫广告文案师(Copy Writer),专门负责广告文案的撰写。在互联网环境中,这类岗位就很少啦(据说以前有,后来都各自转岗了)。目前营销活动页面上的文案大多是由运营同学提供的,但运营同学提供的文案往往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用户角度。既然提到用户,那交互设计师自当站出来,总结一下最近的思考。 当然,这里的“文案”不是单纯的指看到的文字类信息,而是广义上的整体包装感受。 文案,一场有效的沟通看多了别人写的文案,也尝试自己写文案,渐渐发现:写文案就像与人说话,要言之有物,有效的互动。 提到说话,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聊天。聊天更多的是三两好友,天南海北的打趣逗乐吹牛B,悠哉消磨时光。而这里提的“说话”,更像是一场分享、一次促膝长谈。 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剖析,互相交流后各有所得的状态。 —— 这是我理解的“有效沟通”。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沟通大多近距离的,有面部表情等肢体动作,更加直接有效。而在屏的这头与那头,少了这两大因素的同时,也多了更多的干扰因素,如网络中断、现实生活中的叫停等。因此,我们更关注页面/站点整体的呈现。文案不是单纯的指文字部分的信息,还包含创意包装等内容。 沟通跟营销活动的类比假设,我们了解将要沟通的对象,在沟通前还需要想好此次沟通的目标,确定好主题,匹配沟通内容。沟通过程中,关注内容是否能被理解,最后是否达成共识,完成沟通目标。 而在营销活动中,我们要先确认活动的目标,了解该活动面向的受众特征,确认活动的内容形式,整体包装后传达给用户,关注用户是否能清晰准确的得到信息,并达成共赢。 沟通目标 VS 活动目标 通过一场沟通,期望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说服他人还是综合多方观点?同理,营销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产品的品牌宣传(看浏览量),还是为了造势促成交(看流量转化)? 沟通对象 VS 受众特征 和谁沟通,这个人是活泼可爱的还是严肃认真的,基于对人的了解,能更快的进入沟通的佳境,赢得沟通的主动权。在营销活动中,我们也需要清楚了解用户的特征(如年龄段、性别、地域、文化程度等),这样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活动的包装(如用户喜欢二次元世界,那活动页面可以往漫画风格靠拢等)。 沟通主题 VS 活动标题 找到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才有一起聊的可能。就像营销活动中的标题,首先得引起用户的注意,让其产生兴趣,用户才会有点击的动力,继续了解的可能。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一书中,曾专门提到“标题的重要性”。
沟通形式 VS 活动形式 我们有多种沟通的方式,比如一问一答(访谈型)、一股脑儿讲完再问答(分享型)、引经据典再升华(论述型)。同样的,营销活动的形式也有多种,比如有奖征集(抛出一个问题,让受众来提供解决方案)、产品推广(完整的讲述产品特征,鼓励分享出去拿奖励或消费领优惠)等。 沟通内容 VS 活动内容 话题有了,引领这个话题的人要有存货有个人见解,才能让沟通有质量有深度。就像营销活动中的内容,提供有效的信息,引导用户浏览或操作,让用户能很快的了解内容,并有所获。往往这里的收获是双向的:受众收获了有用的信息,我们获得产品的品牌曝光;受众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商品,我们减少了库存的积压。 沟通语气 VS 文案语言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沟通的方式方法,或“快人快语”或“娓娓道来”,这就是你的个人风格。而在营销活动中,文案的语言风格往往与品牌调性相关,需要抹去撰写人的个人色彩。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文案设计的几个套路以标题为例,常见的有以下几个设计的套路:
题外话慢慢的发现现在的很多标题是个虚幌子,大家都想引起受众注意,所以标题党越来越多…嗯啊,内容还是很重要的。 文案设计的水很深,我也在学习中,一起努力吧,少年!!! 欢迎关注作者的专栏:zhuanlan.zhihu.com/UXers (二维码自动识别) 「教你写好文案的3篇好文」
【木子设计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yuan@uisdc.com】 ================关于木子设计网================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