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编者按:无论是扁平化还是Material Design,简化图标元素都只是触及表象,想创造出本质上轻量化的设计,界面细节和交互上的考量也非常多,今天这篇好文,总结了13个帮你做出轻量化设计的方法。 1. 创造更轻的设计(Lighter Design)什么是轻设计 扁平化设计不再使用各种斜度和阴影,让app有了更轻盈的美感。这意味着通过运用负形空间来取代斜度和阴影,创造出一个只关注核心信息的、更为简洁的界面,从而摒弃那些对app本身和用户流程来说都很低效的设计元素。 如何更轻 较轻的设计舍弃掉了那些分散人们注意力的元素,以引导用户去关注屏幕上有意义的内容,使得导航更简单,同时又塑造了一种极简、现代的高大上品牌形象。 2. 一种字体用到底什么是只用一种字体 减少屏幕内所使用字体数量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字体设计的张力。因为当你少用不同的字体、不同字号还有像斜体、黑体、半黑体等字形样式时,内容之间留白的级别差异才能更好地被区分开来。 为什么只用一种字体 让单一的字体贯穿于app中,不仅使品牌形象更趋稳定,也有利于跨渠道的内容响应(如app,手机网页,电脑网页等),从而优化全渠道体验中的手机元素。另外,用户也希望在滚屏浏览相关内容时眼前只有一种字体样式。 3. 彻底告别线条——使用空间和组块什么是空间和组块 尽管从前常用分割线来细分屏幕里的每个区域,但是这样界面看起来会很密集凌乱。如果把线去掉,只将空间区分成不同内容的组块,这样做既能释放空间,也能使界面看起来更干净。 为什么要去掉线 去掉具体的线能让界面看起来很现代,而且更关注实用性。举例来说,图片和字型能因此放得更大,那么视觉上会更清晰,使用起来也会更简单。利用留白来替代画线分隔,就能以一种不扎眼地方式划分各个区域。 4. 将数据突出强调(Spotlighted Data)什么是突出强调 由于用户习惯越来越趋向于极简的界面,大家也就更常用一些大字和撞色来强调某些数据,使其成为视觉焦点。根据不同目标客户群的需求,突出数据也有很多种方式。 为什么要突出数据 受到大字和跳色的影响,用户会把注意力放在屏幕内指定的区域,这样的方式既不刻意,也不强制。由于提供了更简便的导航和收集信息的体验,信息就能更迅速地被用户接受。 5. 创造微交互(Micro-interaction)什么是微交互 微交互是在一个用例中做出一些小的视觉提升(如动画、音效等),使用情境可以是完成一段数据处理、点赞或者推送即时消息等等。这些交互虽然看起来很微妙,却能正好让你注意到关键元素,以此来提高不同产品间的辨识度。 为什么要有微交互 举例来说,当用户在完成一些小任务,比如调整设置,系统能够弹出友情提示信息,这种人性化的微交互就像是贴心小棉袄。用户也会觉得拥有特赞的微交互的app用起来更有意思。 6. 精简你的配色什么是精简配色 2013年扁平化设计横空出世后,精简调色板就成为了一个趋势,一切以明确和简洁为纲。结果,设计师和用户为了更干净的界面,都开始尽量少用颜色。 为什么要精简配色 颜色在创造特定情绪、引导用户视线和品牌传达中都必不可少。品牌使用较少甚至专一的颜色能更直接反映出它的品牌标识性。另外,用户也更喜欢不那么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视觉效果,它能相当有效地突出要点,使导航在app使用流程中更清晰明了。 7. 让界面层次化(Layered Interface)什么是层次化 曾几何时,界面设计是拟物化(以写实为准则的设计,如日历app做得像真的日历、有景深的app图标、手机相机的快门声音)的天下。如今,时移世易,大家都高唱“扁平化大法好”。一番改朝换代,扁平化刷新了一些新的规则,设计不再只关注3D能做多真,而是改用“层”的方式来营造实体感,从而创造一种更“可触摸”的体验。 为什么要层次化 虽说“扁平化大法好”,但扁平化设计最有可能犯的错就是“太扁”,因为其设计过于微妙,以致用户很难辨识和参与其中,更别说将其联想到3D实物世界(或者以前的拟物世界)。而“层次化”则利用z轴表达出了物件压物件的竖向关系。分层和增加深度有助于辨别不同物件之间的关系,也能让某些特定的对象得到关注。 8. 使用Ghost按钮什么是ghost按钮 ghost按钮透明无色,边界的线非常细,形状也很简单(像长方形或正方形),有直角或柔和边缘,其中的文本都很简洁明了。 为什么要用ghost按钮 ghost按钮能在保持极简外观的同时又吸引人关注它,而且它可以使屏幕上复杂的按钮拥有等级体系。当同一页面内有很多不同的按钮时,它们会根据优先级被设计和摆放(如将ghost按钮用在选项或过渡步骤中)。在某些情况下,Material design会用细微的阴影来帮助用户察觉到这种等级体系。 9. 创造手势交互(Gestures)什么是手势 陀螺仪和动作传感器的一体化让设备侦测到用户的动作,在此基础上,用户与设备间的交互不仅仅是对屏幕点来点去,而更像是现实生活中的手势在屏幕上的移植。 为什么要使用手势 用户都很懒,喜欢用最简单的动作。举个例,如果要让用户删除一个东西,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尝试去把这东西拽出屏外。因此,如果要提升用户体验,减少点按,增加滚屏,让应用程序不是个只能点来点去的玩意儿,这样交互性会更强。 10. 使用动效(Motion)什么是动效 随着软件革新,设计师现在也能仅通过利用风格样式列表来控制动作了。以运动特征为基础的设计元素到处都是,包括过渡、动画甚至是模仿立体的质感。设计中使用动效可以帮助用户消化内容,让关键元素或数据、对象与其他的内容区分开,以强调它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有动效 动效能将用户的关注点转移到特定区域,或者忽略它们。在界面中做出视觉响应能提高参与度,营造小惊喜取悦用户。 11. 缩短用户流程什么是更短的用户流程 与其让用户横跨多重页面来完成一个简单的需求处理,不如在单屏内囊括所有过渡层阶的操作,这样就能减少其放在app上的时间和精力。举个例子,用户完成前一个部分时,就会有某种形式的自动开启,或者出现下一步输入区域的提示。 为什么要缩短用户流程 移动端用户随时都在移动中,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在app内简单迅速地完成任务处理。根据这个共识所设计出的应用程序体验,理应让用户花费的精力降至最小,同时也可增强app启动时的速度。 12. 建立设计准则(Design Standard)什么是设计准则 设计标准是在项目初始时,通过决定色彩、图标和整体布局间距等标准,来确立视觉语言的过程。 为什么要有设计准则 建立设计标准能使app内部以及在不同平台之间的表现更为稳定和统一,将项目上线时出错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也让以后的修改更容易。 13. 创造原型(Prototyping)什么是原型 原型是产品初步或早期的工作版本,能提供对设计具有实用性和价值的分析,从而为设计的效用作出有价值的建议,预测出潜在的修改需求,以此来节约设计师在提升用户体验上所付出时间和精力。 为什么要创造原型 原型可以通过进行低成本的“实验”来显现出项目的关键要素,包括其条件和特性作用域。它能让你对产品进行实验和反复推敲,将时间和资源用来从实验结果中去学习,其整个过程是以洞察力为驱动的。 想学MD 设计,没有比这个专题更全面的教程了:官方译文:
学习笔记:
素材篇:
实战教程:
原文作者|Onur Oral 【木子设计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yuan@uisdc.com】 ================关于木子设计网================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