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想看看创作给手工匠人带来的思考,及这种思考反哺到作品中是怎样的表现。所以豆瓣搜索出了这本《无名的道路》。 我在书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但也许我在找的从来都不是答案,而是支持自己向前行走的一股力量:那种让自己可以深潜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手工匠人的内心,就是那样的世界。 我是一个容易焦虑和功利的人。这本书可以提醒自己: 不要焦虑,做得多了,就能慢慢看到一个新世界。 每天实实在在地吃好三顿饭,在决定好的工作时间里理所当然地默默完成手中的工作,工作结束泡个澡,不逞能,不讲歪理,为人们的生活奉献出优秀之作。 1、你为什么开始创作究竟为什么来到轮岛,为什么选择漆艺? 说实话,当初来到轮岛,全凭一股直觉,我心里并没有明确答案。 之后花了很长时间我才想清楚,那就是,为了全心全意地做自己,做好自己,就这么简单。 说来也许前后矛盾,对我来说,做东西,就是想尽办法让“自己”消失,让被执念束缚的小我消失殆尽。 消除小我后,进入无心状态,或者说,进入毫无人为造作之心的境界后,美才会翩然而至。 有时我坐在微暗的房间里,从清晨开始默默工作,一遍遍重复着单调工序,黄昏将至时,猛然从工作中醒过神来,会被一种幸福感压倒,几近落泪。 我想,这种工作如果能一直做下去,该有多好。 2、创作与时间昭和七年至八年间(1932-1933),做黄杨木梳的老工匠对背着绘画工具箱的学生说了这么一番话:
当时我觉得,自己从学校毕业,花个四五年时间就能以画画谋生,老工匠说的只是手艺人世界里的事,和我无关,所以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如今回望自己再那之后的经历,真是一身冷汗不堪回首。50年早已过去,我依旧手艺不精,依旧在迷路,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作品。 3、诗歌与气气很难捕捉,人们试图用语言去再现它,于是有了诗。 气韵没有形状,意义也甚微妙,却构成了人间世界的内核。 诗既然是气韵附灵于语言之上形成的东西,向诗只索要语言的意义,或只索要情调,只索要音律都没有道理。 诗中已包含了一切。理性,知性,感性,观念,记录,一切都沉浸在诗里。包容不下这些,诗就太小了。气能吞并一切。 4、有趣的观察:小孔,太阳,月亮夕阳渐渐压进地平线,颜色越来越暗。凝视的越久,越觉得太阳像平面天空上的一个小孔。 话说回来,对小时候的我来说,太阳和月亮都是天空大幕上的一个小孔。幕布背面有一个光明耀眼的世界。通过小孔我们能窥探到彼端。 5、一次有趣的摄影练习山口先生在学设计时,上过一门特别的课。在摄影课上,要用照相机拍某样东西时,必须故意不去拍对象的形状,而是拍质感。 比如,拍一根电线杆,不拍外观形状,而是走得很近,通过表面质感来表现它。就是说,不拍具有实际功能和实际意义的一面,而是通过拍摄质感,让眼前的世界解体,以此来重新构筑世界。 6、概念与世界的流动性不知从何时起,人类学会了使用语言,从此只能通过一种叫作“概念”的滤镜观看眼前的世界。 无论是谁,就算内心希望以一种极其直率而自然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一个漆碗,在其眼中也不过是一个用来盛味增汤的吃饭道具。 但是对于一个脑中不存在“碗”的概念的人来说,看到漆碗正是遭遇一个未知,也许他会好奇的戴在头顶,也许他会去闻气味,于是他便与对象有了鲜活而灵动的崭新体验。 7、永恒与一瞬自然在一刻不停地变化,但同时又什么都没有变。 山依旧是山,水无尽流淌,森林看似岿然不变,但林中有四季,有新生和死亡,在换代,在延续,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也随着阳光的角度发生变化。此时的景色,此时的光线,都只存在于一瞬。 在我的想象中,将我击倒的,就是这种永恒中的一瞬间。是以永恒为背景的一瞬间的波动。 是永恒与瞬间的浑然一体,让那里变得与众不同。 8、关于小我我想,真正值得长久珍重的,是自己在做的事情,自己与他人的共通之处。不要否定,要肯定,要反反复复地肯定别人。也许在反复的最后,会走到小我的消失点。 9、什么是真正的工匠每天实实在在地吃好三顿饭,在决定好的工作时间里理所当然地默默完成手中的工作,工作结束泡个澡,不逞能,不讲歪理,为人们的生活奉献出优秀之作,这才是真正的工匠。 10、时代,普遍性,耀眼之物一种普遍性的出现,必然裹挟着时代里最辉煌最引人注目的东西。一个时代里最耀眼的事物中,必然存在着普遍性。 一旦时代的光芒褪色,即使是货真价实的好物出现在人眼前,也会被忽视。 但就算被忽视,它也始终在那里,既不被时代席卷,也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如果不被瞩目,没有人使用,难免要被人忘记。 11、树木野蛮霸道的一面常常有人讴歌树木是温柔环保的,我想这些人不知道树的真面目。植物确实有温柔环保的特性,但这只是一个侧面而已。 ···· 生命竞争中,败者慢慢枯萎,树干被虫腐蚀,唯有冷清地颓倒,但胜者才不会去留意败者。胜者的旁若无人之姿甚至让人畏惧,这种肆无忌惮的贪欲和过剩才是生命的本质吧。 12、为什么要建造一座不好保存的房子说起来,我原本也没有希望这座房子世代相传,只要我活着时它还在就足够了。它是我的任性而为,孩子们没有必要继承它。 我还有一个梦想,自己手植的树木长成森林,房子被森林吞没,慢慢消失。房子没有人住,树木会立刻毫不客气的入侵,一切会立刻腐朽为尘回到大地,这正是我期盼的。我能做的,是不在这里置放无法还原于土的东西,让房子干干净净地消失。 13、思考透彻了才行动吗?有的事不用想得太透彻,没有明确理由反而能做下去。 在用脑思考得出一个结论之前,人的身体深处,已经有什么在相连相接,比起大脑,身体早已感知到了什么是必要的,哪些该被珍视。 14、关于专心致志地重复即使事做同一件事,也分优劣。相似的动作里能呈现出美,也能暴露出丑。专心致志重复下去,就是锻炼。 锻炼到极致处, 会有爆炸般的自由和忘我的快感。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并不需要有特殊能力,只要修行再修行,积累多了,谁都可以。 15、自然力量的两种角度每当遇到大型自然灾害时,人们总是惊叹于自然力量的强大。但是,这种力量始终充溢在这个世界里。随时,随地,让稻米成长,让美酒酿成的,都是这同一种力量。 16、一些零散的话1、绘画不是简单的模仿,是诠释。 2、通过器物的形状展现出的,并不是一个陶工的个性,而是世界只有在那个瞬间才能产生的波动。我指尖上的皮肤,口唇上的黏膜,在碰触到器物时真实感受到的,不是陶工有一张怎样的脸,怎样的个性,绝非这些表面性的东西,而是陶工创造出的通路,是与人的内心深处紧密相连的世界。 3、我必须深深降落到自己内部的最深处。 4、我们现在用一种自以为理所当然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为此是不是失去了另一个世界呢。 5、这个世界的进深,不在我们能看到的地方,而在看不到的地方,在闭上眼睛,亲手触摸才能感受之处。 6、我并不是建议他们去做至今为止谁也没见过的东西,或者走什么新路线。我想说的是:做你所感知的。寻找一种能表现你当下心境的质地,把它做成你自己的。 7、对我来说,宗教,艺术,工艺,做物,和活着是同一件事。 8、人只能邂逅到独立不同的美感。 9、做得多了,就能慢慢看到一个新世界。 10、现在我最珍重在意的,是身边的人们和伸手就能触摸到的工具。触不到的东西没有意义。 11、在摩擦中,失去细节。 12、要对磨损之物心怀慈悲,要学会接受无法抗争的自我命运。 13、所谓的侘寂,是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美。这些“另一个世界”,我想,是万物丧失掉轮廓形状,再分崩离析到消失不见的那个世界。是一个肉眼看不到,万物丧失现实意义的世界。 14、崩溃和消亡中蕴藏着无穷之力。在一无所有之处,正有什么在诞生,在开始。 15、猎物总是存在于人的欲望和身体极限的交界点上。 16、所谓“模仿”,实际上是一种探求。 17、人一旦远离自然,就会变得病态。 18、人在杀死生物,在以此为食。人必须把这种感悟放在心间,但是人们总是忘记去这么做。 -end-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