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蓝湖产品设计协作 :程峰,滴滴出行高级设计总监,具备互联网和广告行业工作双重经验,同时拥有用户体验思维跟创意思维的他,对互联网设计和创意设计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如今互联网设计圈,方法论大行其道,很多设计师为了走捷径过分依赖方法论,但他一直保持着初心,不骄不躁,他认为:方法可以被总结创造,但设计功夫与思维是更可贵的东西,功夫+思维>方法论。 本次访谈,程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包括设计师如何融合创意和用户体验,在遭遇灵感枯竭的时候如何理性的找灵感等干货内容。不仅如此,他还偷偷告诉湖湖他在招聘设计人才时最看重的特质。 △ 程峰,滴滴出行高级设计总监 滴滴出行高级设计总监;曾就职于搜狐、百度、Ogilvyone、Cheil鹏泰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及 Digital Agency;资深创意人、设计师,获奖众多,对创意、设计有深入的了解。 蓝湖: 介绍一下你自己,另外,可以跟大家详细讲讲您的工作成长经历吗? 程峰: Hello,大家好,我是程峰。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是一家正版音乐公司担任 GUI设计师,当时正版音乐行业的市场土壤还没有形成,所以公司没能发展下去,一年后,公司成为了行业「先烈」,我也只能选择离开,那是我第一次接触 UI设计。 在05年的时候,产品用户体验设计在国内开始萌芽,我出于对这个行业的喜欢和好奇,加入搜狐从事体验设计的工作,07年的时候,加入百度做交互/UI,在这个阶段,体验设计思维方式深深扎根在我的脑海。 后来,因为当时国内的用户体验设计还不够成熟,同时出于对广告视觉表达有极大的兴趣,在互联网用户体验行业呆了几年之后,我投身广告行业,将本土、4A Digital、媒介型公司都体验了一把,我在这个阶段形成了创意思维思考方式。 体验设计思维跟创意思维,对我来说都有非常大的价值,可以让我更灵活面对不同的任务。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解决产品体验问题;一个是解决沟通问题。我认为现在的设计师/创意者需要同时具备这两种思维。 几年之后,我又回到了互联网,来到了滴滴。 总体上我的经历跟大部分设计师朋友一样,其中不同的可能是我接触过的领域比较多,在音乐、游戏、搜索引擎、交通、广告等行业都有过职业经历,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跨界。 蓝湖: 您同时拥有互联网公司(甲方)及广告公司(乙方)的工作背景,甲乙方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种经历对您在工作中分析、解决问题会有什么帮助和优势?关于这种交叉背景带来的优势,您可否深入和我们分享一下? 程峰: 设计师在一般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跟乙方公司工作相比还是有区别的。 在乙方,由于接触到的行业领域比较多,所以适合产出跨领域的通用方法论,思考方式更加横向,更重视规律,从而能够解决不同行业的共性化、模块化问题,但也有可能因信息不够及时对等,跟进不够持续,可能导致对问题的理解片面,无法深入。 而在互联网公司,设计是服务于单一企业产品和业务的,比较单一,但更专注,会对具体行业的具体问题理解更加深入,具备持续性,更重视对变化的即时响应,但同时也容易陷入视角局限,导致脱离规律,无法全局思考。 对我个人来说,甲乙方的双重经历使我更加灵活,看待问题具备了更多视角,更容易保持客观,可以快速切入找到符合规律的问题本质,同时还可以深入并持续性地解决。 蓝湖: 创意&设计是服务于品牌和产品的,您是否可以举一个实例来详细讲讲,好的创意&设计是如何服务于产品和品牌的? 程峰: 以滴滴为例,首先,滴滴CDX 很重视不同专业之间的打通与整合,聚沙成塔、汇点成线,这对于创意&设计产生好的效果尤为重要。 2017年,我们曾经在 CDX 内部构建了一个需求关联池,把产品、品牌、运营三块设计需求主动整合,并关联思考,跨专业团队协作,输出了司机端App 5.0升级+司机故事+司机教育等相关项目设计,提升了司机师傅们对平台的认同感,最终达成了1+1+1>3的效果。 设计师要具备敏锐的全局观和主动性,任何一个体系组织都不可能做到彻底扁平化,信息只要在流通,多少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对等和信息失真,各职能都不可能对所有信息细节彻底掌握到位,大多数时候需要主动接触,主动思考,以建立项目间的共性联系,而不是坐等被告知,不能过度理想主义。 △ 滴滴「司机故事」创意设计 △ 滴滴「司机故事」创意设计
△ 滴滴「司机端」5.0配色标准 △ 滴滴「司机端」5.0启动页面 △ 滴滴「司机端」5.0导航设计 △ 滴滴「司机端」测试环节 蓝湖: 创意和用户体验是设计师必须思考深入的两个点,要更好地融合创意和用户体验,设计师应该怎么做?举一个例子? 程峰: 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一个偏产品,一个偏传播,但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点上,也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基于这个点衍生出来,站在产品层面叫做痛点,站在创意层面叫做洞察。 举个通俗的例子:一个人早上很难起床,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被叫醒,这是痛点;一个人早上很难起床,但如果第二天早上有重要的事情要赶飞机,他按时起床的可能性就会变大,这是洞察。 再举个例子:小朋友容易把衣服弄脏,妈妈洗起来很累。用某品牌洗衣液,针对小朋友衣服常见污渍进行洗涤,省时省力,这是基于用户妈妈的痛点想出的产品解决方案。小朋友容易把衣服弄脏,但妈妈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像变魔术般把干净如初的衣服放在他的床边,这是基于妈妈勤劳,母爱的洞察表达。 痛点与洞察交融在一起,可以使设计师在思考的时候更周全,在进行产品体验设计思考的时候更具备情感引导性,在进行创意思考的时候不至于忽略功能性。 蓝湖: 设计类工作需要创造力的支撑,您是否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如何科学、系统地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程峰: 不得不说,创造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可以理解为直觉。但洞察力是创造力的前提,是创造力被激发的基础,洞察力是可以被后天锻炼的。我个人并没有总结过科学系统的方法,但我相信一话:「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如果一定要说方法的话,就是把自我提升需求转换为习惯,养成针对性定期阅读并定期总结的习惯。这里的关键词是:定期、针对性。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多看多想并持续下去,任何事情的通用诀窍都是持之以恒。 提到这点,想多说几句,近几年看到了太多设计师过度重视方法,期望通过方法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我认为这是浮躁的。对于创意&设计,我个人并不否定方法论的价值,但设计本质上还是功夫活,思维的跨越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我更想跟大家说的是:功夫+思维>方法论。 尤其是希望很多年轻设计师,多下点苦功,多思考,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方法论上。方法可以被总结创造,但设计功夫与思维是更可贵的东西,是设计师真正的能力壁垒。 蓝湖: 在滴滴拥有众多产品,设计师持续提出服务于产品和品牌的好创意和设计似乎并不容易,在设计师们遇到瓶颈时,您会给他们什么建议?在灵感枯竭的情况下,您有什么快速找灵感的好方法吗? 程峰: 滴滴虽然产品众多,但好在都是在解决出行问题,所以很多产品之间是具备共性的。 作为设计师,不该局限于自己的产品,应该横向多看,找到不同产品之间的关联,多加以借鉴,找到可持续的复用性的解决方案,这是避免陷入到困境的好办法。 在灵感枯竭的瓶颈期,设计师应该明确一点:任何灵感都来源于对事物、信息的重新组合,当把不同的元素组合应用在不同场景中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脑洞是不能随意大开的,我认为,找灵感、开脑洞需要两个前提:第一是持续关注,日常积累,只有一定量的持续积累才能让大脑里的数据库足够大,才能确保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任意调取信息并进行重组。第二是逻辑性的结构化思考,可以确保将信息进行有条理、有效、有价值的组合。 蓝湖: 面试的时候,您会比较关注候选人的哪些特质?是否具备优秀的创造力,可以通过面试得出结论吗?您有什么能在短暂的面试时间内找到更适合的人选的秘诀吗? 程峰: 坦白讲,我认为在面试的有限时间空间环境下,很难做到全方位的考察,我个人也无法做到,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多次面试的原因。 但是关于面试设计师,我还是有一些心得的。首先,设计师的专业能力是根本,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心理成熟度的考察。就设计师的发展来看,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都不是技术问题,大多是心理问题。创造力也同样重要,虽然个人是否具备创造力可以在沟通中发现一些,但最好的办法还是设置笔试题来考察。 除此之外,恒心、雄心、好奇心,分别体现了一个人达成目标的能力,自我提升的可能性,以及对专业探索的热情,优秀的设计师,这三个特质缺一不可。 蓝湖: 在提拔设计人员成为设计管理者时,您会重点考察候选人的哪些方面? 程峰: 如果将设计团队比喻成一支球队的话,我对团队内设计管理者的要求是从明星球员变成主教练。 最简单的考察标准:
蓝湖: 滴滴CDX 内部是如何分工协作的?设计有时会是一个比较主观的,容易出现分歧的工作内容,如果团队内部的意见出现分歧,您是如何做决策的? 程峰: CDX 专业分为两侧:体验设计+创意设计。既解决产品的体验设计问题,同时也关注业务运营效率及品牌创意设计问题。 我想目前的分工是阶段性的,未来的趋势应该是设计师职能更加融合,最终合并成只有「设计」这个职能。 在面对专业分歧的时候,最高效的解决办法依然是沟通。事实上大部分的分歧都是因为目标不一致导致的,所以在遇到分歧时,要保持让产品、品牌更好的端正、开放的心态,就会被更有道理的观点说服。 △ 滴滴「CDX」部门成员合照 蓝湖: 您作为设计管理者,对于提升产品设计效率,有什么经验分享给大家吗? 程峰: 首先,推进设计师成为更「复合」型的人才,设计细分专业之间的融合,能够降低理解成本。 其次,要继续推进产品组件化的建设和组件使用率。 最后,针对性使用设计工具,比如使用蓝湖完成自动标注和切图,通过工具规范标准化流程,避免无效沟通和重复劳动。 这些都是提升设计效率的办法。 蓝湖: 对于相对年轻的设计师,您有怎样的职业发展建议? 程峰: 保持初心,永远记得你为什么踏上设计这一行,并且时刻具备长远规划。 坚信设计的价值,任何职能都不可能解决全世界的问题,专注设计能解决的领域,设计自然更有价值。 保持思考,不仅是对专业的思考,更是对业务的思考,甚至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希望对各位也有帮助。 欢迎关注「蓝湖产品设计协作」公众号: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