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扫一扫 作者:kuang13,首发:文案包邮 「文笔」是什么?说简单点,就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引申开来就是文字的质感和下笔的节奏。 好的文笔,就像德芙巧克力一样,入口质感细腻,顺滑无比,读完久久满足,回味绵长。 起初,我以为华丽的句子就是文笔:
后来发现,这种文字乍看惊艳,再看就有种炒菜油大了的感觉,尝不出味儿,只觉得腻。 而同样是写自己的青春岁月,王小波会这么写的:
流畅且言之有物,舒适得体又藏锋不露,字里有画面,句中有观点,一切都是刚刚好。 文笔好比是盐,品得百味,不见盐体,才是文笔的意义。 如何提升「文笔」?深厚的笔力,老辣的文辞,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需要天赋来帮忙,但具象化的描写,有画面感的文字,运笔得当的节奏,则可以通过学习来加强。 紧跟天才的步伐,不一定会成为天才,但至少可以走的更快一些,他们天生就会的东西,我们通过练习也能学得一二。 1、具象化:去呈现,而非讲述(1)《肠子》的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曾分享他的写作经验:从现在起——至少接下来半年内——你不能用“想”一类的词,例如“觉得”、“认为”。 例如你不能写: 「 Kenny 觉得 Monica 也许不喜欢他夜里外出……」 你要写: 「 有些早晨,Kenny在外面待得很晚,错过最后一班公交,直到他不得不搭便车或付钱搭出租,然后回到家发现Monica在装睡,因为她从不如此安静地睡着,那些早晨,她只会把自己那杯咖啡放进微波炉里。从没有他的。」 同样的,也不能说“爱”和“恨”。 例如别告诉你的读者: 「 Lisa 恨 Tom。」 作为代替,你要像法庭上的律师一样用细节说话: 「 点名时,在老师叫到Tom的名字之后的一喘气之间,在他应答之前的那个瞬间,就在那时,Lisa会小声叫出‘讨厌鬼’。就在Tom说‘到’的时候。」 简单来说,没有捷径了。思考是抽象的,感受是无形的,只有肉眼可见的感官细节:动作、气味、味道、声音,才是具体可感知的。 (2)景甜主演的热播剧《半妖司藤》原著作者尾鱼,曾这样描述小说的女主司藤: 「 膝盖不软,头颅很硬,永远不狼狈,穿最破烂的衣服,也不忘仪态端方,即便被打落谷底,也会对着镜子,细细描眉。」 尾鱼并没有直接讲司藤的坚韧和体面,而是用了两处细节:穿最破烂的衣服,也不忘仪态端方;即便被打落谷底,也会对着镜子细细描眉。 一个又美又飒的的大女主形象立马活灵活现了,这就是呈现而非讲述你的故事。 2、画面感:动态的比喻,让文字变成短视频因为人类的感知并不想通,所以语言大师们发明了“比喻”,让文字如画面清晰可见。 例如《围城》里的: 「撒一个玻璃质的谎,又脆薄,又明亮。」 然而,比喻就像围棋,小学生都能轻松掌握,但要写出传神的比喻绝非易事。 所以为了让比喻更有画面感,我们选择再加入一点东西,那就是「动词」。 相对于普通的比喻,动态的比喻,可以让画面感更强。 (1)比喻+动词 例如博尔赫斯的《另一种死亡》: 「 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仿佛让人看到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消逝。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 在平原上坐落着一座座天然气加工厂,看上去如同银色的蜘蛛。」 如果加入一个动词,改为: 「 一座座天然气加工厂如同银色的蜘蛛蹲伏在平原上」 可以感受到,画面立刻变得鲜活有力。 再如小学课文《万里长城》中的句子: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 如果改成: 「 它绵延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上,远看就像一条巨龙。」 表现力就差了一些。 (2)比拟 除了比喻+动词,还有另一种动态的比喻——比拟。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关于比拟的定义: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述,通过彼此相通的特点建立连接,然后经过属性转移和创造性想象,让表达变得更富表现力,其中把物赋予人的特点的比拟,通常称作拟人。 假如“比拟”需要付费,那方文山开的一定是『终身会员』。 「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青花瓷》 给“天青色”赋予了人的情感,等待烟雨的来临。 ※注:天青色是汝瓷的一种色调,只能在阴雨天烧制。 「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 “漂泊”本是无形物,这里却被装进了酒壶,化为具体可观——这漂泊之酒怎能让浪迹天涯的我咽下? 「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菊花台》 “泛黄”通常形容纸张的氧化,这里却用来形容人的笑容,那笑颜依旧但物是人非的画面自然呈现。 通过物和物之间不同属性地转嫁,让抽象变得具体,让死板变得生动,唤起联想与想象,让.TXT变成.AVI。 为了让读者更具体地感知,作家们可谓把“比拟”用出了花: 「 颂莲的心里很潮湿,一种陌生的欲望像风一样灌进身体。」——苏童《妻妾成群》 就像在人心里装了一台监控,把内心的悸动和欲望,变成了直播的画面。 「 遥遥的那个黑马上的老人抬头向这边递过了一缕目光,古月衣在息衍的身边,只是被那缕目光扫到,就觉得浑身被冰水淋过似的一阵战栗。」 ——江南 《九州缥缈录》 无形的目光,在这里被“递”了过来,这个目光该有多么犀利逼人,已经无需多言了。 3、节奏感:长短句式结构,拿捏阅读的节奏汪曾祺说过,语言的奥秘,就是长句和短句的搭配。 短句简捷明快,干净利落,多用可以强化节奏,推进阅读速度;长句严密周详,细腻委婉,可以舒缓节奏,让人慢下来细细回味。 长短搭配,参差错落,才能文韵盎然,时而倾泻而下,时而婉转周密,再辅以平行和对称结构,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留了呼吸的韵律,也带来顺畅的阅读体验。 一段文字就像一首歌,依照表达的情感,拿捏节奏的快慢,才能让人高潮迭起,拔眼不能。 例如《创世记》的开篇:
连续的小短句,辅以平行句式结构(排比),让创世的恢弘历程如幻灯片一一再现,让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仿照《创世记》的开篇,阎连科的《四书》,是这样开头的——
句子极短,句号极多,读来非常急促,将那段特殊时期(大跃进)的人事物叙述地别有意味。 冯唐在《小通鉴》中讲述人才的培养过程,用了一系列的长短句,辅以对称结构(对仗),整体错落有致,让人读得畅快,也能跟着一起思考。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写过一个句子: 「 浓稠的白色,一点一滴,从一枚枚婴粟果子中渗出,汇聚,震颤,坠落。罂粟挤出它白色的乳浆,就像大地在哭泣。」 一句话竟然集齐了具象化的描写,动态的比喻、比拟,和长短句的错落…… 在08年韩寒与陈丹青的对谈中,韩寒认为评判一个人的文笔如何,是以“能否读得下去”为标准。对于这个说法,读的东西越多,越是不能同意更多。 但文笔就好比是西瓜的汁水,内容才是西瓜本瓜。水再多,汁再甜,永远无法取代吃瓜本身的感觉,相信每一位吃瓜群众都有同感吧~ 作者公众号:文案包邮(ID:kol100)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