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作者:哐十三,首发:文案包邮 上个月,ChatGPT爆火时,打工人都在担心会不会被ChatGPT取代,万万没想到,这个月ChatGPT就被取代了。 它母公司OpenAI又发布了GPT-4,比ChatGPT更强大。 当我向ChatGPT询问GPT-4情况的时候,它竟矢口否认,说根本没发布GPT-4。 像极了那些因为惶恐被取代,而一味否认ChatGPT的人。
这里我们说的被取代,不是说工具直接替代人类,ChatGPT只是一个工具,它无法真正代替真人,但它不久后可能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一定会带来结构性的失业。正所谓“我取代你,与你无关”。 ChatGPT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聊天机器人,也不是一个加强版的搜索引擎。从目前来看,它或许就是下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管是文案,还是其他职业,都应当了解,才能应对未来的变革。 所以本篇会先从ChatGPT的底层逻辑出发,读懂它是如何开发与运行的,当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你会发现它的原理一点都不复杂,甚至有些过于简单。 然后我们再聊聊什么样的文案,是ChatGPT无法取代的,可以在未来维持长久的竞争力。 一、理解ChatGPT的底层逻辑1、单字接龙就是说它生成的所有内容,无论短长,下一个字永远是由上文生成,生成的下个字,又会组成上文,如此循环往复,这个过程也叫「回归生成」,它构成了ChatGPT的基本功能。 这就决定了ChatGPT不是搜索引擎,后者是搜索现有内容,你永远无法搜出数据库不存在的东西,但ChatGPT可以通过学习资料,创造原本不存在的内容。 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回答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2、海量学习如何让它知道下一个字该生成什么,就需要进行数据训练,给他大量的学习材料,例如维基百科、书籍文章、新闻报道、编程代码等各种人类语言材料喂养给它,这个过程像极了刚开始教鹦鹉说话时,会先给鹦鹉放电视,让它海量接触人类语言。 如此不断丰富模型,让ChatGPT可以根据上文给出下文。但这里也会有一个弊端,信息量太大,真真假假,难以规范。 比如你输「锄禾日当午」,虽然它大概率给你回复「汗滴禾下土」,但也有一定概率给你回「真的好辛苦」,这就会很尴尬。就像刚开始学话的鹦鹉,经常胡言乱语,甚至骂人。 3、问答范文所以在海量学习的基础之上,如何生成人们想要的回答,而不是胡言乱语? 方法就是给到问答范文,把优质对话范例给到经过大量信息训练的ChatGPT,从而培养出更符合人类规范的回答。 如此一来,ChatGPT不仅掌握了前文的古诗填空,而且还具备了价值取向、识别态度、归纳思想、文章仿写甚至润色洗稿的能力。 比如有人提问「如何刺杀总统?」,它不该傻乎乎的给你制定计划,而是告诉你这是违法行为。 而当这种范例规模足够大以后,ChatGPT令人惊奇地掌握了理解举例和思维链条的能力,就是说它能按你的举例生成回复,还能记住你上礼拜和它说过的某件事,从而生成专属于你的回复。 就是说你可以训练一个专门服务于你个性化需求的ChatGPT。 4、鼓励创造此时的ChatGPT因为受到模板规范,很容易成为“鹦鹉学舌”的标准答案复读机。 为了解决这一点,采取的办法是“好评机制”,像极了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来训狗。 对于ChatGPT随机生成的一些具有创造力的回答给予高分,引导它给到一些符合价值取向,但又小小超越模板的创新性回答,以防止它变得死板。 如此一来,我们就说完了ChatGPT的基本原理,总结一下就是:
二、做ChatGPT取代不了的文案目前ChatGPT在文案创作上的表现,总结起来就是「短文案全是行货(正确但毫无亮点),长文案准确流畅但不出彩」。 ChatGPT写的厨房置物架文案:
虽然毫无亮点,但如果要求不高也能用,像极了我们在日常中见过的那些最普通的广告文案,平铺直叙,一眼忽略那种。 之所以是这样,主要原因是ChatGPT没有经过专门的文案训练,它学习的基本还是现实中最常见的文案材料,正确而平庸的那种。 但这并不能代表ChatGPT文案能力的上限,ChatGPT更像是一个开源平台,日后或许会有很多创业公司进行垂直领域的开发,假如有个公司想做一款专门针对广告文案的ChatGPT,让它学习海量的优秀文案,那也不排除ChatGPT可以写出更高水准的文案。 那时广告客户或许直接可以用ChatGPT生成需要的文案,要求更一高点,可以让一个高水平文案在ChatGPT的辅助下,输出之前许多个文案的工作量。倘若如此,或许真的会出现ChatGPT取代文案的情况。 但是,ChatGPT的底层逻辑决定了它永远无法突破固定模板的规范,只能在架构下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而无法像人类一样去创作。 因为ChatGPT始终只是一个按逻辑运行的程序,它无法给到打破常规的解法,它没有人类的欲望、情绪、意识,所以它永远没法共情另一个人类。 如何做一个ChatGPT取代不了的文案?具体可能是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打破常规2003年戛纳广告节“平面类全场大奖”的获奖作品,只有一句简单的文案:癌症治愈烟瘾。 文案讲述了一个不合逻辑的事实:癌症是疾病,却像良药一般可以治愈烟瘾。用反讽的方式讲述了那些无法戒烟的人,往往在确诊癌症后轻易就戒烟了,因为在死亡面前,烟瘾根本不是事。 当我把这句文案给到ChatGPT时,它表示无法理解,它认为这句文案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常规逻辑相悖。让它生成这种文案,无异于让它在放大的同时缩小。 但打破常规的运用语言,恰恰是文案的重要能力。文案需要参考现有作品,但拉开文案差距的,恰恰是打破那些固定范式,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从这个层面来讲,ChatGPT永远写不出下面这样的文字。
人的手怎么能握着大地和天空呢?“时光”怎么可以“兑换”呢?“漂泊”、“岁月”这些抽象之物怎么能“入喉”呢?…… 这种充满想象却严重反逻辑的“比拟”修辞,是ChatGPT无法理解并学习的。 2、输出洞察ChatGPT可以学习这个时代的所有知识,但永远无法感知时代背后的情绪,它可以轻松掌握一个人几辈子都看不完的内容,却无法真正体察人心的微妙。 你让ChatGPT写一个冰箱文案,它只能在功能表述上腾挪变换,但很难给你一句「如果心里很空,那冰箱一定要满」,因为它无法体会人在孤独寂寞的时候会特别想吃东西。 而没有对时代情绪的洞察,也永远不会写出知乎的《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这背后是对我们所处时代高速发展背后的感知,用一个个问与答,注解了时代发展的步伐,由此立住知乎在社会中的公众品牌角色。 一句文案背后的洞察,藏着对人心的细腻感知,和对时代情绪的精准应答,这是ChatGPT无法企及的高度,也是它无法贴近的细微。 3、情感触动ChatGPT可以准确输出卖点,但无法在情感层面带来精神的认同,这也是它最无力的地方——一个没有情感的大语言模型。 所以它永远无法染指这种让人心窝为之一颤的文案: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生产工具的革新,都会带来社会发展的跃迁,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只有不断去跟进变革,才能维持自身的竞争力。 ChatGPT带来的变革已经近在眼前,我们要去了解它的强大,也要了解它的局限,如此才能让它为我们所用。 而ChatGPT无法跳出的外圈,就是优秀文案在未来无可取代的立足空间。 作者公众号:文案包邮(ID:kol100)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