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 扫一扫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龙的传人」血脉觉醒,小野对中国的文化非常感兴趣,四处搜刮和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非遗相关的资料,找着找着,还真发现了一个宝藏公众号「自然造物」。 起初我也是随便翻翻,但是越看越觉得有意思、有价值,好东西自然要隆重介绍给咱们数英的广告人——
好奇了?下面就跟随小野一起看看,走过10年的「自然造物」,是怎么讲好手艺人故事的? 一、塑造感知:「人·事·物」的民艺美学1、人——民艺的传承者与沉浸式见证者在「自然造物」的推文中,并非只将视线聚焦在手艺人身上,而是难得有见证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不再是冷冰冰的流程式介绍,而是极具代入感的参与到对手艺人的拜访中:手艺人的来历、他的居住环境等等都一一描述,像极了在参与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 比如【缙云木勺】中,是这样描述采访机缘:
见到了咱们的手艺人(脑补一些寒暄之后),可不得上人家家看看,不然这趟来干啥:
不再是单纯的输出自己的所见所感,而是和手艺人有一种互动式交流。从质朴又纯粹的文案中,看到手艺人的居住环境,看到手艺人的工具,看到手艺人的的坚守和热情,好像我们真的实地去探访了一样。 2、事——民艺这件事,过去与现在在自然造物的故事里,很多手工艺品不仅仅存在于当下,它们往往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有的甚至可以溯源到中国古代的神话。看自然造物的文章,往往会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比如打开淮阳泥泥狗):
流传到现在,泥泥狗不仅是吉祥物,还有与之相关的民间谚语:
3、物——它好像真的试图教我些什么?说实话当时看到每一篇推文几乎都附上制作流程的时候,我很惊讶——不是吧,这个公众号好像真的在试图教会我怎么做这些东西? 比如讲制墨人的时候,把整套流程工艺拿捏得明明白白,让人很难不会。接下来,让我们跟着自然造物一起学习制墨:
1 - 制烟① 制油:桐子油出烟量大、品质好 ② 点烟:将竹夹下的灯盏点燃 ③ 收烟:用刷子从竹夹碗上刷下烟灰,几分钟一次 ④ 过筛:将收集的烟灰过筛使之更加细腻,提高品质 2 - 制胶① 将牛皮洗净,切小块 ② 以水浸润、泡软,下辅料和药汁 ③ 重汤煮化,直至泡沫消失 ④ 凝炼成胶,切分备用 当然,后面还有四个步骤,都讲得明明白白,因为篇幅有限,这里就不详细展示了。 这些操作步骤,仿佛带我们揭开这些手艺蒙着的面纱,让我们能看清楚它的真面目——原来这样这样再这样,就造出来了。几乎所有的民艺故事中,都可以看到详细具体的操作步骤,而这些,不仅仅是「自然造物」在拜访手艺人时看到的,也是读者跟随“拜访”时能感受到的,可以说带来了一种更为深入的沉浸式体验。 二、强化连接:让传统民艺融入生活1、产品:香囊、粽子、青竹刀……功能性和审美性兼具民艺故事讲得再好,再有感觉,也只能当个故事听,听了就过了,过了也就过了,只有和读者产生实际的链接,让读者有机会感受到,才算让民艺故事落到实处。 在自然造物推文中,大部分都在认真讲好民艺故事,和销售有关的部分占比较少。更多的是在文末加上两三行不起眼的文字(纯纯卖货的少量推文除外),甚至有的就是直接送,有一种「各位看官看开心就行,不用管我死活」的感觉。
看了这么多故事,心里已经对自然造物的东西产生了好感——好看又自带文化属性,谁能不爱呢?在购买欲的驱使下,我去淘宝搜了他们的店铺,除了和节气相关的产品外,更多的是与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物品:剪刀、玩偶等等,价格合适,非常亲民,这也让一路追到这里的读者有了购买的可能性。 2、线下:联名、民艺研究中心、展览……让民艺触手可及除了上线一些产品,看到推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便捷购买,「自然造物」也做了很多线下相关的内容,让读者可以实地“考察”,亲身参与,去了解民艺,了解文化。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X自然造物 如和西溪湿地的联名,举办了龙舟赛、龙舟灯彩、民俗龙首展、非遗体验等活动,带大家亲自体验传统文化和民俗。 除此之外,自然造物还经常会举办各种线下活动,比如市集、展览等,将传统文化带给更多的人,读者可以通过公众号了解这些信息。 除了短期的各种活动,「自然造物」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线下则是作为民艺研究中心出现,在公众号中,也详细阐述了它的故事: 寻“宝”多年,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并且满满改造成它该有的样子,这样更多的读者或者感兴趣的人就有机会去参观。
写在最后「自然造物」带来的惊喜远不止这些。 从最初的第一篇推文看起,你会被「自然造物」从最初的迷茫,到摸索成长,再到如今游刃有余而感动,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最终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它坚持了下来,并且你能看到它一直在践行的“初心”,这点,你可以从它的文字中感受到。 不是只想完成工作的行活,而是实实在在去了解每一门手艺背后的故事,亲自去手艺人家里拜访,以及记录一切,并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去了解民艺,这也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 关于如何讲好民艺故事,我想「自然造物」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这里小野也为大家总结总结: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