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官方手机版
扫一扫 AI创作程序
扫一扫 木子公众号
扫一扫 AI公众号
“如果你渴望赢得什么,去参加100米比赛吧;如果你想去经历些什么,跑马拉松吧。” ——马拉松运动员Emil Zatopek
可能没有什么运动,像马拉松一样,如此简单又枯燥——它没有任何门槛,只需要左脚和右脚交替,如此重复大约56000次,就是一场马拉松。
因此,也可能没有什么运动,像马拉松一样,需要足够打动人心的理由,才能说服自己开跑。
这也造就了许多经典广告文案,它们直抵人心,够热血,也够激励人心,勾动着多巴胺,让人按耐不住迈开双脚的冲动。
纵观品牌在马拉松赛事上的创意,通常分为三类,第一,刻画跑者;第二,讲述城市;第三,比喻人生 。
下面我从文案角度,在这三个类别中分别选取了几支近年来经典马拉松品牌营销广告,邀请各位一同感受马拉松的魅力。
一、
马拉松×跑者,跑出各自精彩 马拉松比赛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术语,可能是PB,它是Personal Best的缩写,意思是个人最佳的马拉松记录。这个词,折射出马拉松的特别之处,这场比赛中,对手不是其他人,而是自己。
1、New balance:Run your way 来自美国的运动品牌New balance,常年活跃在各大马拉松赛事赞助商名单上。今年 New balance 提出一个全新的跑步口号:Run your way,并推出了一支宣传 短片和一系列的海报 ,不同肤色、身材的人在各自的路上奔跑。
《Run your way》 Run your way直译过来是,跑你自己的路。但我更喜欢New balance官方微博,为这支短片写下的一段文案注解:
每个人都是跑者 准备成为⼀个跑者前, 我们需要的不是⼀双跑鞋。 ⽽是告诉⾃⼰: 不必努⼒成为跑者。 因为, 跑者这个称谓并⽆特指, 它属于每个⼈。 跑步没有定式。 而我们,会跑出自己的故事, Run your way.
卸下对于目标的负担,卸下必须完成什么的焦虑,哪怕是马拉松,跑自己的就好。这样简单的快乐,比胜利更能吸引人们走出家门。
今年 New balance 的跑鞋产品海报,延续了这一理念。
跑得快是本事 跑得快乐才是本质。
跑步面前,人人平等。
有多少跑者 就有多少种跑步的快乐。
每双脚都不同, 但跑起来又没什么不同。
2、Adidas:我叫黄财富,目标70岁世界纪录 每个跑步爱好者的社群,都有自己的明星,他们可能是最懂装备的人,也可能是PB最快的人。不过,有一类人一定是明星,无论风吹雨打,日复一日坚持跑步的人。
今年上海半马开赛前,阿迪达斯拍摄了一位普通人中的明星跑者,黄财富。今年70多岁的他,对跑步有一套自己的思考。
阿迪达斯记录下了他可爱的话语,和自律又励志的跑步日常,这些朴实无华的独白,往往是最触动人心的文案。
我叫黄财富,目标70岁世界纪录
视频文案 (老友:“老黄,还在跑呢?”) 肯定还在跑咯,有什么不可以啊 老早就在这里跑了,96年的时候,第一届上马就在这里比的
当时嘛,就比较快的,现在也不慢 比赛嘛,就是要拿成绩说话
70岁也好,还是80岁也好,都不搭尬的(没关系) 等跑不到3小时30分了,就没意思了嘛
那么就“金盆洗手”不跑了
(老友:“老黄 当心点 慢点跑”)跑步嘛,又不是出来散步咯 一周要跑个100多公里,一个月呢,就跑400多公里 多跑了,才出得了成绩,对吧
以前,比比天赋,那是没怕过谁的 现在么,跟时间拼一拼
2019年,68岁世界纪录,我只差了80秒嘛 按虚岁的话,我还快了1秒呢现在还有这个状态,那肯定不是什么“昙花一现” 70岁记录,也要去冲一冲
年轻人都喜欢说什么 很燃啊,很热血啊 人这一辈子嘛,就是要过得轰轰烈烈的,不然就真的老了
不但要和他们一起跑,感觉还要赛过他们个么(那么)管他多少岁,我们下次比赛见
3、Nike × 基普乔格:The human race just got faster. 说到运动品牌与明星跑者,不得不提到的就是Nike与基普乔格。基普乔格是Nike的代言人之一,他是地球上唯一一位在2小时内跑完马拉松距离的人。
近几年,Nike携手基普乔格,创造了不少辉煌的成绩,和令人热血沸腾的广告。2022年,基普乔格在柏林马拉松中以2小时1分09秒的成绩夺冠,打破了他此前的最好成绩时,Nike官方火速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夺冠海报:
The human race just got faster. 人类的速度更快了。
当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数字摆在眼前,无需多言,它已然代表着人类突破自我的勇气、毅力,以及无限的潜能。
支持全世界的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是Nike一直以来的目标。这些不断超越极限的挑战,也成为激励普通人超越自我的燃料。
在Nike与基普乔格合作过的广告中,我最喜欢的是《Ready to Run NYC(准备跑转纽约城)》。这支广告中,人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人人都是基普乔格。
Ready to Run NYC(准备跑转纽约城)
视频文案 So you think you're not a runner? 你不认为自己是一位赛跑者?
But you never sleep in, never run late, never miss a train. You sprint through traffic in seconds. Even I wouldn't do that. 但你从不睡懒觉,从未迟到, 从来没有错过一班火车。 你可以在几秒钟内快速穿越车流, 即便换做我也难做到。
You run for coffee, breakfast, lunch. Sometimes, you just run because other people don't. 你跑着,为了咖啡、早餐、午餐。 有时你奔跑起来, 只是因为其他人还未动身。
I know I'm not from here, I just know fast when I see it. 纽约并非故乡,一来到这里我就知道了。
But this city moves at its own speed, and it doesn't care where you came from. 但这座城市以自己的速度运转, 并且不在乎你来自何方。
If you're in New York… you're a runner, even if you don't know yet. 如果你身在纽约,你就是跑者, 即便你还未意识到。
Let's run this city. 一起跑转纽约。
二、 马拉松×城市,街道就是赛场 一项大型马拉松赛事,能够带动一整座城市的经济,因此每一次马拉松比赛,都可以视作是整座城市的狂欢。许多品牌的马拉松营销战役,也会从城市的视角切入,通过结合城市特色与品牌调性,带来不同的新鲜视角。
前三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马拉松赛事规模大幅缩减,许多品牌的赛事营销规模也随之减小。不过,回顾近三年国内城市的马拉松的广告创意,仍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创意。
1、内道 × 上海马拉松:上海怕过谁 说实话,我是因为这组文案才知道了内道。
内道一个创办刚七年的上海本土运动品牌,在2022年规模减半的上海马拉松,内道结合马拉松精神,推出了一组海报致敬不服输的上海精神,并且还配上了一段热血有力的长文案,诠释他们眼中的上海。
这场比赛, 就和这座城市的气质一样。 它不欢迎眼高手低的人, 接纳所有不走捷径的人。
说上海高冷, 是对它最大的误读
在上海, 想靠博取怜悯谋生没门, 你和我都要凭本事生存。
生活在这里的人, 都在各自的赛道上奔跑, 不想让梦想在现实面前撞墙, 不想在通往目标的路上抽筋, 就不能心存一丝侥幸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海的每个机会, 都是留给内心够强大, 脚步够快的人。
踏上上海的赛道, 只要你有信心赢, 整座城市都会为你撑腰 有什么好怕。
有本事 就抢走我们的本事
我们有一副敲不碎的外壳 生下来就有
走捷径也会成功 但这里不吃这套
我不在这出生 我在这出道
脚可以跑到瓦特 信念不可以
2、搜狐新闻马拉松×西安:穿越时间,跑出自己的答案 今年6月,搜狐新闻马拉松在西安古城墙开跑。这是一个特别的跑道,西安古城墙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它本身就是时间力量的象征。而跑步本身,也是通过在一呼一吸,让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才能完成漫长的赛程。
搜狐新闻马拉松以时间为线索,创作出一系列创意海报,让西安城墙马拉松变成一次当下与历史的相遇。
明天怎么样,跑到后天就知道了
生活不止眼下的会议记录,还有诗和远方值得奔赴。
也许人生的跑道很苦!但是城墙的跑道很酷!
三、
马拉松,作为一种人生比喻 著名长跑运动员Bill Rodgers曾说:The marathon can humble you. 马拉松会让你谦虚。
人们常说“生活是一场马拉松”,因为面对人生挑战需要毅力、耐力和坚持不断的努力,与马拉松一样,需要强大的精神才能战胜。
许多品牌也以马拉松精神作为切入点,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马拉松的语境之中,以鼓励和赞扬,在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的人们。
1、银联:他们没跑过马拉松,他们每天都在跑马拉松 作为银行品牌,银联的受众遍布各个阶层,一场特定的比赛无法涵盖,而如果将生活变为赛场,则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银联在马拉松赛事的聚焦点不在赛场,而是为生活而奔跑的每一位劳动者。
他们可能从未跑过马拉松,但努力过好每天生活,难道不也是一场马拉松吗?
他没跑过马拉松 文案
他没跑过马拉松。 只是扑向大火时,他比冲刺终点更英勇。 他没跑过马拉松。 只是每天要赶上百公里,不管雨,不管风。 他没跑过马拉松。 他只是一心跑赢风沙,直到把沙漠跑成绿洲。 她没跑过马拉松。 她只是每一次,都愿意为生命向前冲。 他没跑过马拉松。 但是他缓慢的脚步里,有几代航天人的马拉松。
他们没跑过马拉松, 他们每天都在跑马拉松。
2、贝壳找房:像决定跑马拉松一样 每年赞助马拉松赛事的品牌数不胜数,在进行赛事营销时,大多非运动品牌都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品牌与马拉松的关系是什么?品牌该在马拉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022年,贝壳找房在北京马拉松开赛前,推出短片《像决定跑马拉松一样》。这支短片中,品牌与马拉松的连接点是,支持选择迎接挑战的人。
决定跑马拉松与决定买房一样,都很困难,都不是非做不可,而为那些选择奔跑的人加油鼓气,就是品牌的角色。
《像决定跑马拉松一样》 文案节选 这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 42.195公里,4万多次摆臂抬腿重复 有必要吗?
就像散步的人 晒太阳的人 人生辽阔,不用靠任何事证明什么
但你决定奔跑
你跑向更快的城市 有时跑忘了午餐 有时跑丢了夜晚 你一直在跑,为了远处的家 那是你想象过无数次的样子
这不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 但如果你决定跑 我们会在你身边,帮你一直跑下去
3、Recruit:人生不是马拉松 提到马拉松广告文案,绕不开的就是这段经典的长文案《人生不是马拉松》。这支短片由著名的日本人力集团Recruit与日本电通合作制作。
这段长文案,用反鸡汤的方式,点燃热血。短片刚开头,所有人还在奔跑时,池松壮亮扮演的跑者突然停下脚步,冲着镜头反问: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但真是如此吗?人生就是这回事吗?
文案
今天也继续跑着,每个人都是跑者 时钟无法暂停,时间往前不停流逝 这是一场不能回头的马拉松比赛 边跟对手竞争着,边在时间洪流这条直路上跑着 想比别人跑得更快 相信前方有美好未来,相信一定有终点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但真是如此吗?人生就是这回事吗?
不对,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
这比赛谁定的?终点谁定的? 该跑去哪才好?该往哪边跑才对? 有属于自己的路 自己的路?真的有吗?我不知道 我们还没看过的世界,大到无法想象
没错,偏离正轨吧 烦恼着、苦恼着,一直跑到最后 失败又怎样,绕点路也没差 也不用跟人比路不只一条,终点不只一个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可能
人生各自精彩 谁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
写在最后 观察近几年马拉松广告营销案例 ,我发现了三个趋势:
第一,马拉松品牌营销重点,转向social互动。 19年以前,大型马拉松赛事中,总会出现大型TVC,而今越来越多品牌将营销重点从TVC广告转移向social营销。
今年我个人最喜欢的马拉松social营销,是小红书“开跑就是马拉松” 。小红书直接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海报模版,供大家分享自己的马拉松精彩时刻,简洁有力:
第二,马拉松营销内容,需要趣味化。 与今年流行的city walk不同的是,马拉松是一项不轻松的运动,品牌文案需要“打鸡血”,但更要足够巧妙和有趣。
今年的上海马拉松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规模恢复到三万多人的上马赛事,吸引了众多品牌,但今年上马最精彩的文案,来自于路人:
在上班和上香之间, 选择了上马
侬来赛哇?! 来赛来赛! (你行不行哇?!来赛赛!)
卷不动,就跑!!!
这么多年都这个距离, 哪里远啦
热血与鼓励是马拉松的底色,而在“反鸡汤”的当下,换种轻松的方式鼓掌,也不失为一种更聪明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