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素材 首页 大神 UI设计 查看内容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2022-7-14 00: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6| 评论: 0

摘要: 前几天又重新拜读了尼尔森(Jakob Nielsen)关于单选与复选的文章《Checkbox vs. Radio Buttons》,虽说经典,但 2004 年的文章距离现在已有 18 年,有些原则在今天已经不够用了,有些甚至还可以拿出来探讨几番,倒 ...
二维码1

扫一扫
官方手机版

AI创作助手小程序

扫一扫
AI创作程序

木子官方公众号

扫一扫
木子公众号

木子AI官方公众号

扫一扫
AI公众号

前几天又重新拜读了尼尔森(Jakob Nielsen)关于单选与复选的文章《Checkbox vs. Radio Buttons》,虽说经典,但 2004 年的文章距离现在已有 18 年,有些原则在今天已经不够用了,有些甚至还可以拿出来探讨几番,倒是可以以此为引子和大家聊聊单选与复选。

文章里分享了一个小案例,在网页注册页面上,遇到了以下选择页: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尼尔森指出在这个案例里,错误地使用了复选组件,因为这两个选项是完全互斥的;另一个问题是展示了两个又臭又长的问题,应该使用一个简短的提问:“是的,请向我发送有关产品的信息。”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按照文章中的理解,我们可以将方案改成上图所示。文中指出,虽然很讽刺,但是单个问题用复选框是正确的。

在我看来这个例子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里显得太简单了。如果今天的产品需求是:让用户设置是否接收消息推送,且消息推送还分为评论、点赞、私信、系统通知...等等呢?用户对于评论、点赞、私信、和系统通知都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且选项间并不互斥。那么它会是什么样的呢?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如上图所示,虽然逻辑上很对,但是不是会感觉怪怪的,哪里都不对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本期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单选与复选。

拓展阅读:

5000字干货!单选/复选/拨动开关的使用技巧全在这!

前言在 UI 设计中,无论从效率角度、还是视觉角度来讲,组件元素始终在界面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是提升应用的可用性、易用性,以帮助用户轻松完成任务。

阅读文章 >

讲讲怎么设计

1. 样式

单选按钮(Radiobox)的设计来源于老式汽车收音机的物理按钮设计,老司机们用它来选择广播站点,当司机选择一个特定站点时,其他的按钮都会被弹出,只能按下一个按钮。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图片来源:Tumblr

所以它的样式也是收音机按钮的拟物化设计,在网页/桌面端中,单选的设计通常为「〇 + 选项」,如下图所示: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而网页/桌面端的多选(checkbox)则是以「口 + 选项 」的方式出现,如下图所示。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移动端的列表和标签都常用到单选,当它是列表时,多见于以右侧的打勾状态表示选中,当它是标签时,多以染上主题色表示选中,如下图所示: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有趣的是,桌面/网页端表示单选的「〇 + 选项」在移动端通常会被用做多选,不信的话,现在拿起手机微信,发起个群收款看看?或者打开淘宝购物车,批量购买几个商品看看?再打开网页版淘宝,同样批量购买几件商品看看?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网页/桌面端的单选样式在移动端竟为多选的现象,目前为止没有人做过讨论,我也只能以我浅浅的移动端经验猜测一下:移动端相比网页/桌面端画面小,一个页面所能承载的信息量远远不如网页/桌面端,从空间上讲,高亮选项比〇+√选中更节省空间;从信噪比上讲,〇 对用户选择没有任何助益,完全可以省略;实在需要通过√表示选择状态时,放在右侧也比放在左侧更不影响用户的阅读动线。此外从流程上讲,网页/桌面端一页能解决的事移动端需要分好几页,因此,移动端单选多为选中即跳转(实时操作),比如转发选择联系人时,注册时选择性别时、选择付款方式...对比而网页/桌面端,单选多为列表里众多问题中的一个,选完仍然留在该页面,选中状态的呈现比移动端重要得多。至于圆形还是方形的选择,根据不同移动产品的设计风格有不同的展现形式,没有哪样是绝对正确的,只能说现在大多数移动端都是用圆形,但方形的设计也存在,比如,Meterial Ddesign 就提供了方形的复选设计。一般来说只要自己产品内的设计语言是一致的,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大多数移动端对于标签(或二级 tab)的单选和多选没有做样式上的区分,只是会在多选选中后,在标题或下一步操作旁列出所有已选项信息,这么多年大家用下来也没见太多人说看不懂,大概移动端的试错成本比较低,大家也更愿意尝试。但是如果硬要区分的话,可以选择都用胶囊做单选,矩形做多选。此外,还可以在文案中做适当的提示。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2. 基本原则

对于何时使用单选、何时使用复选,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争议,规则一直都是相同的:

  1. 当存在 2 个或多个互斥选项且用户只能选择一个选项时,使用单选;也就是说,选中一个单选项将取消选择之前在列表中的其他选项;
  2. 当存在多个选项且用户可以选择任意数量的选项时使用复选;每个复选项都独立于列表中的所有其他复选项,选中一个项并不会取消选中其他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附加的建议,比如:

文案建议使用正向的措辞

反面案例诸如上述案例中的,选择「要(yes)“不要给我发邮件”」,和「不要(no)“给我发邮件”」,肯定了否定总是比直接否定要绕更大的弯子;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单选项确保选项既全面又互斥

如果无法保证全面,需提供“其他”选项,比如在婚姻状态里,除已婚、未婚外,如果你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状态,最好提供“其他”选项作为补充,否则诸如,离异、丧偶等情况会无法使用该系统;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让用户通过点击整个选项来选择而不是「〇」或「口」

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〇」或「口」的面积都比较小,根据菲兹定律,更大的目标点击速度越快,所以增大选项的热区可以提升交互体验;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拓展阅读:

弹窗主按钮放左侧还是右侧?结合菲茨定律帮你梳理清晰!

近期有个界面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为此日思夜想,目前总算是有了点结果,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阅读文章 >

选项之间按逻辑进行排序

按逻辑组织排序选项可以减少用户的理解成本;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这些都是没什么争议的基本原则,照做就行。

实例拓展

了解完单选与多选的通用样式以及基本的设计原则,我们来讲一些拓展场景。

1. 默认选项

既然是个选择题,首先捋一捋是否要给用户默认选项。对于默认选项这个问题,可以从平台倾向和用户使用习惯上去考虑。考虑平台倾向很好理解,比如在支付场景,如果是今天我是给阿里做设计,会默认选择支付宝付款,如果今天我是给腾讯做设计,就会默认选择微信支付。如下图所示淘宝网页端付款页面,就默认为用户选中了平台推荐的付款方式。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如果我们没有平台倾向,比如注册页面填写性别,或者新学期选课,那么我们就不需要给用户默认选择了,避免因平台引导性的设计导致数据偏差(比如,如果注册时平台默认选择男性,那么会有大部分人因懒得修改导致这个平台男性偏多,后续基于性别的所有分析都会出错)。

当然,没有平台倾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多考虑一层用户习惯,还是以支付为例,如果是一个无人在意的购物平台,不需要引导用户选择支付宝支付或者微信支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记住用户上次的支付方式,来简化购买流程,帮助快速成单。如果是在移动端,因为页面有限,我们甚至可以做得极致一些。提供默认选项的情况下,大多数会只露出推荐选项和修改入口,把其他选项藏在二级页面。比如淘宝的移动端支付,虽然选择付款方式是个必选单选题,但它只在页面里呈现了推荐选项和修改入口,其他付款方式都藏在了二级。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2. 只能用单选或多选吗

我们聊回开头的例题:让用户设置是否接收消息推送,且消息推送还分为评论、点赞、私信、系统通知。这么一通聊下来后,似乎可以得到以下优化方案: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虽然看上去稍微好了一点点,但我一直认为,什么样的逻辑用什么样的样式设计出来的方案只能达到 60 分,具体的场景还得做具体的分析。比如,在这个案例里,虽然接受消息类型理论上是一个多选,选择多选样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例子里所有的多选项之间是互斥且无关联的,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多个单一是否题,即“是否接收评论消息”、“是否接收点赞消息”...在一个复杂的多选题和多个简单的是否题之间,多个简单的是否题会更简单一些,在移动端我认为开关(switch)会比多选(checkbox)更合适一些。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从多选改成开关后,视觉上的点击热区也跟着从难以用右手交互的左边移到了右边。简单来说,如果此时选择操作是该页面的主操作,且可以拆解成不冲突的是否题时,可以考虑用开关代替多选(可以理解成一个长段落填空题会比多个是否题体感上复杂度高)。

3. 到底是单选还是多选

开关、复选框和单选组件如何区别应用?看完这篇保证会!

在 web 表单设计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在开关、单选、复选框三个组件的选择使用上纠结,特别是只有两种状态下,比如开启/关闭、启用/关闭、显示/隐藏、同意/不同意、默认/自定义....我们发现使用 Switch 开关、Radio 单选和 Checkbox 复选这三个组件好像也都是可以的,

阅读文章 >

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朋友发现,移动端有很多个理解上是单选的地方用的却是多选的样式,包括但不限于:登录页的同意协议条款、发送图片是选择原图...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按理来说,这里的同意和不同意,发原图和不发原图,都更接近单选的逻辑,甚至可以用开关,那为什么不用呢?我们代入场景来思考下,登录页最重要的操作是什么,发送图片的场景最重要的操作是什么?是登录和发送图片。是否发送原图如果用开关就会因样式过强抢了页面内主要任务,如果同时提供“同意与不同意”、“原图和非原图”同样也挤占了较大的空间。此外它还不是选择即跳转,需要在原页面表示清楚可点击状态和选择状态,这种情况下用多选可以同时满足点击预期和状态展示,又不会挤占空间抢走用户本应专注于主流程的注意力。(题外话:登录页的同意条款有一个历史背景,最初的登录页都是默认勾选同意条款的,约 20 年初国家才规定了不许默认给用户勾选同意条款,所以虽然它是个必选,理应更明显一些,却一直沿用了以前的设计)。

4. 叠加选择

实际项目中,我们还有可能会遇到更复杂的情况,比如还是以消息系统为例,如果在你选中了为我推送评论消息后,产品还希望能给用户提供选择评论消息来源的能力,那么应该怎么设计呢?

在网页/移动端遇到这样的叠加选择时,一般都会在题目后,再展开一个多选题,让用户选择,如下图所示: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这样的思路直接套用在移动端的话会如何?我们画出来后,那种“你不能说它错,但就是哪哪都奇怪”的感觉又升上来了。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拆解一下哪里“怪”了。首先,选项里,接收来自陌生人、粉丝、好友的评论是接收评论消息的子选项,尽管两种方案都有意地通过缩进表达选项间的关系,但显然因为设计一致,所以感受并不明显;其次,因为每个大类下都有许多小类,当用户点打开的消息类型多了,将统领的标题顶出了屏幕外,场景的目标会变得模糊;最后,当用户选择接收系统消息,却不在子类选项里选择任何类型时,那么用户是接收系统消息还是不接收系统消息呢?这里存在一个逻辑缺陷。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分步骤的方式去解决,在一级页面分消息大类:评论、点赞、私信、系统消息...在二级页面选择接收来源或者不接收,如下图所示: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这样既表达了层级关系,又让上下文更紧密,且逻辑上也更严谨。如果这个产品的社交关系复杂点,有好友、特别关注、关注、铁粉、粉丝、陌生人等,那么显然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排列组合做单选,这时候可以在二级页面做多选或者开关,如下图所示: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之所以在这个例子里用了多选而不是开关,是因为这里的选项之间不互斥,不能简单理解成 A 和非 A(不是铁粉不代表不是粉丝),如果使用开关,当用户关闭了铁粉的评论推送却打开了粉丝的评论推送,就会逻辑不自洽(开关表示明显的拒绝,而不选择不代表拒绝)。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当然用户或许会自动理解成“只接收非铁粉粉丝”,但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总有用户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又很难讲清楚哪个才是正确的。为了表达清楚产品功能,建议不要使用会带来误解的设计形式。

高手是如何思考功能设计的?用单复选组件的案例告诉你!

节前有一位读者问了一个关于单选与复选框样式选择的问题,大概是:看到很多单选与多选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以前看到「圆点+圆圈」就知道是单选,但是为什么现在单选与多选的设计样式五花八门,都没有遵守前面这种规范呢?

阅读文章 >

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白话说交互」

用单选还是多选?超多案例帮你完全掌握!

手机扫一扫,阅读下载更方便˃ʍ˂

@版权声明

1、本网站文章、帖子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2、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网”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3、本站所有图片和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用作展示,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QQ: 1367129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悬浮图片
×